在迈向高水平开展的征途中,一批打破性效果不断涌现。从动力基础设施的立异使用,到清洁动力的继续拓宽,再到前沿科学的重要发现……这些厚实的发展一起构筑起面向未来的新柱石。
记者19日从国家管网得悉,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项目完成了在高压天然气运送过程中对余压资源的高效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长输管道动力综合使用范畴获得打破。
在该项目中,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制、规划并制作了发电项目的中心设备。这一设备立异选用了可调理导流技能与3D打印叶轮,以自然通风办法对低温天然气进行高效复热,在明显削减设备本身能耗的一起,成功处理了高压力、小流量等多项技能难题,完成了资源节省与环保效益的两层提高。新设备与站场原有调压体系并联运转,若遇发电设备停机,原有体系可依托主动分输功用无间断接收供气使命,为居民及企业的安全安稳用气供给了牢靠的两层保证。
18日,我国首个选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站——中广核招远核电1号机组,核岛榜首罐混凝土顺畅浇筑,标志着山东招远核电基地建造全面发动。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核电技能,是现在全球在运和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一种核电堆型。18日开工的是招远核电项目一期一号机组,整个招远核电项目规划建造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悉数建成后可以很好的满意500万人口的出产日子年度用电需求。
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讨所发布大科学设备——江门中微子试验正式运转后的首个严重科研效果。在这轮试验中,科研人员深度剖析了本年8月26日该设备正式运转到11月2日之间共59天的反应堆中微子数据,并以此为根据丈量了两个振动参数。据了解,这两个振动参数既可以终究靠太阳中微子来测定,也可以经过核反应堆中微子来测定。
此前,科学界用这两种办法的数据丈量效果有大约1.5倍的标准误差,被称为“太阳中微子误差”。此次江门中微子试验经过对核反应堆丈量的太阳中微子参数,证明了这个误差任旧存在,且丈量精度比较以往国际上各类相关试验提高了1.5到1.8倍。经过这次江门中微子试验获得的效果标明,探测器达到了科学家们的规划的基本要求,可以高效从事物理学研讨。
上一篇:东胜首个风力发电项目 年上网电量142亿千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