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件

中国风机制造商转向:从追求容量到注重可靠性

来源:m6米乐在线登录app    发布时间:2025-10-26 14:45:24
商品详情

  中国建造更大风机的行动正在放缓,这印证了彭博新能源财经在6月的评估,即冲击容量纪录的热潮将趋缓。随着开发商面临一直上升的维护成本和新的市场化交易规则,关注重点正从风机大小转向可靠性、运营性能和数字智能。

  在今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全球最大的风电行业盛会)上,制造商大多未推出更大机型。去年,东方电气首次推出全球最大的26MW海上风机,而另外三家制造商宣布了其25MW型号。

  今年仅明阳智能宣布了一款超越其先前额定功率的机型:一款50MW海上风电的概念机组,通过将两台25MW的风机组合在一个V形浮式平台上实现。与现役最大18.X-20MW单机及其OceanX双8.3MW机组相比,这一设计意味着重大的功率飞跃。后者去年投运,但仍处于示范阶段,显示50MW设计距离市场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明阳智能需要先完成新型25MW机组的制造、测试与部署,然后才能扩展至双机组原型机。选择将两台25MW风机进行组合,这一决定或许表明26MW目前被视为风机容量的合理上限。

  暂停推出超大型风机反映出设备故障率上升引发的可靠性担忧日益加剧,包括叶片裂纹、变形和塔架疲劳等。虽然更大的风机能够更好的降低每兆瓦的资本成本,但也暴露出设计、物流和维护方面的缺陷。长期专注于降低前期成本的中国开发商,如今正逐渐重新考虑优先事项,因为可靠性问题正在侵蚀收益。

  自2025年6月起,中国要求所有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通过批发商业市场交易发电量。为缓解波动性,地方政府必须引入双向差价结算竞价,为中标项目提供部分收益保障。然而,项目收入仍面临市场波动敞口,使得运营灵活性与风机性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为关键。

  制造商正通过优化风能捕集与价格响应能力的设计作出回应。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三一重能发布了SI-242系列机组,其超大叶轮直径达242米,功率区间横跨5.6MW-12.5MW。这些大型叶轮能在低风速时段捕集更多风能,该时段恰是风力发电量下降导致电价上涨的时段。

  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中船海装风电、华锐风电等主要制造商也推出叶轮直径介于220至272米的新机型,专为低风速场址设计。

  彭博新能源财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吊装的风电项目中,中国制造商的风机平均叶轮直径达177米,较欧美制造商长出约45米,预计到2026年差距将扩大至59米。得益于更宽阔道路和专用吊装卡车,中国叶片运输受限较少。

  为适应更长叶片并捕集更强风力,钢混塔筒在中国日益普及。通过将混凝土基座与上部钢结构结合,此类塔筒可提升轮毂高度,来提升场址风力资源的质量和稳定性。

  对约120米以上的塔筒而言,混凝土基座能有效减震、增强结构完整性,并简化运输流程。大会首日,中船海装风电展出了全球最高的200米级钢混塔筒,专为5-15MW的风机设计。

  除追求发电量最大化外,金风科技还推出“为市场而生”的产品,可根据实时电价动态调节发电量。该策略有望优化收益,避免风电弃电,同时延长机组使用寿命。

  中国的风电市场主要由国有开发商所主导,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和中国大唐集团。这一些企业正将创新预算从创纪录容量的风机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的可靠性提升。

  运达股份宣布,自2月以来已经将DeepSeek-R1运用于从风机设计到运维管理的风电项目全周期。与此同时,远景能源正在部署AI工具,用于风机控制优化和电力交易;东方电气部署人工智能工具用于运维管理;同时中国中车则将AI用于故障预测。

  这些发展标志着中国风机制造商出现了决定性转变,不再竞相突破风机容量纪录,而是转向提高可靠性、参与电力市场自由化竞争以及利用人工智能。

  诸如齿轮箱先进润滑系统和碳纳米管增强叶片等部件的技术突破,可能会重新引发追求低成本的容量竞争。但就目前而言,该领域的领先发展将由更智能、更耐用的风机定义,而不单单是更大的容量。

  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BNEF) 是彭博公司所属业务。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全球能源转型,聚焦新能源、电力、大宗商品市场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资讯与研究。我们深度分析全球能源及电力市场结构及主要参与者、相关行业投融资环境及政府政策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并通过专业建模对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进行预测,为客户在全球的投资与运营决策提供全面、持续且可靠的信息。我们在全球拥有数千家机构客户,他们遍布在全球主要公用事业及能源公司、金融投资机构、政府单位及产业供应链。


上一篇:非塑胶容器方案逾千餐饮店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