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达标扰民”的老问题迎刃而解

来源:m6米乐在线登录app    发布时间:2024-04-28 11:11:36

  在朝阳区百环家园18号楼周边,密集的餐饮档口带来了噪音、油烟扰民等一系列问题。治理的最大难点是,各家餐饮企业的噪音、油烟排放基本都达标,扰民是业态单一、高度集中产生的叠加效应带来的。有关部门的执法一时无法可依,居民的困扰又是线年曾报道此事。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朝阳区有关噪音、油烟扰民的问题投诉约1500件,像百环家园18号楼这样的一种情况占了投诉的绝大多数。新业态持续不断的发展,达标却扰民的问题开始具有普遍性。未解决接诉即办过程中的痛点,管理部门将共商共治引入达标扰民问题的治理,成效如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近日,记者再访百环家园小区。

  属地统计,该楼周边餐饮档口最旺盛时期有近百家。各起炉灶,密集的排烟管道像爬山虎一样爬满了小楼的墙面;楼顶也格外“热闹”,不同餐饮企业的排风机、冷却塔、空调室外机散乱排布……噪音、油烟问题屡遭居民投诉。还有一类情况也让人无奈,例如售卖螺蛳粉、臭豆腐的餐饮企业,他们排放的气体很难闻,却和污染是两码事。看不见的问题更让居民担忧,商务小楼和居民楼共用下水管道,商户排污量大,下水管道堵塞的难题也不时出现。

  “执法人员来测油烟,为什么不到我家来测,明明我家才是最呛的。”居民对执法工作充满了不解。实际上,按照有关要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噪音、油烟的检测必须从源头测,在居民家测试即便数值超标也确定不了污染源头,从而无从治理。

  经朝阳区生态环境局检验测试发现,百环家园18号楼周边的餐饮档口中,绝大多数排放都符合规定标准,噪音大多也不超标,对居民的影响来自于业态高度集中产生的叠加效应。

  达标意味着执法难有依据,但居民的困扰却真真实实存在。执法部门面临着居民的不理解、不满意;民商矛盾更让属地劲松街道左右为难。各方在接诉即办工作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021年底,本报对此事进行报道后不久,发生在隔壁辖区双井街道的一件事,为解决达标扰民难题带来了新的启发。

  外企大厦底商因为设备噪音扰民,被周边居民频繁投诉,排风、排烟管道、压缩机、空调室外机“爬满”了底商的房屋,这些设备设施距离附近居民楼不足10米。经双井街道、朝阳区生态环境局现场调查,问题主要涉及的企业共有8家,可经过检验测试发现,这一些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噪音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

  为解决居民诉求,双井街道聘请了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和噪音治理专家,共同对噪音疑难问题做了细致分析,并制定了治理方案——属地街道和企业共商共治来解决难题。

  根据治理方案,外企大厦底商房屋增设了隔声罩及进、排风消声器,对风机设备和排烟风道周围增设了隔声板,由此减小了设备正常运行噪音向外界环境的传播。在设备设施改造过程中,双井街道出资49%,涉及的相关企业出资51%。有科学合理的方案在先,资金支持在后,共商共治顺利推进,居民的难题也解决了。

  “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模式复制到百环家园18号楼去?”朝阳区生态环境局提出了这样的新思路,这个想法与劲松街道一拍即合。执法人员和记者说,通过双井街道的这个案例,他们意识到接诉即办工作想让百姓满意,要兼顾法、理、情。如果从法律层面解决不了,那就能尝试通过共商共治去解决“达标不合理”的问题。

  11月30日,记者来到百环家园18号楼,从居民楼向西俯瞰,商务小楼上杂乱的管道和设备排布已经有了明显改观。

  过去伸向四面八方的管道现在井然有序,通过集聚,从一个大排风口统一向不影响居民生活的方向排放。以前的管道没有降噪处理,铁皮暴露在外,管道里有点动静,通过铁皮的传导整个楼顶都隆隆作响,现在的管道都包裹了橡塑隔音材料,改善了噪音扰民问题。

  当日,记者随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及属地的工作人员来到西侧商务小楼的楼顶,在这里几乎闻不到油烟味。站在楼顶上,不但可以近观改造后的各类管道,更能直观地看到各类实时监测设备。贴着居民楼的一侧,有一个白色的盒子,这是监测噪音的,管道周边还有用来监测油烟浓度、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装置。通过这一些设备,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可以实时了解百环家园18号楼的噪音、油烟控制情况,属地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的手机上也安装了相关App,居民再有有关问题诉求时,实时反馈数据会成为重要的依据。

  “历时7个月终于完成了改造。”劲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常务副队长何铁骊说,百环家园18号楼西侧的商务小楼里原有档口总计99家。今年,在朝阳区生态环境局的技术上的支持下,商务小楼上的各类设备设施有了完善的改造方案。属地街道与房屋的各产权人及商户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共同出资促成了这次改造。各家餐饮企业产生的油烟经过净化装置处理后,汇聚到集成烟道中再统一排放。“在此次改造过程中,我们各方也关注到了下水管堵塞的问题,现在商户所用的下水管线已经和居民楼分离。”

  “现在家里已经听不到噪音,也不会一开窗户就呛鼻子了。”改造工程后,可喜的变化居民看在眼里。居民刘女士和记者说,最让她高兴的是,即便是改造工程已结束了,后续执法部门还在关注着,住在这里心里踏实。

  在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通过共商共治,朝阳区生态环境局总结出了一套工作办法,大量达标扰民难题也迎刃而解。仍以劲松街道辖区为例,相同的办法还应用在了百环家园甲3号楼。这栋楼同样是“骑楼”,面临的难题与百环家园18号楼几乎相同。何铁骊说,甲3号楼目前已入驻11家单位,其中10家单位都涉及餐饮,该楼的11根管道排口已经整合为集成排口。“有了先例以后,共商共治中的所有的环节也就推进得更顺畅,楼顶设备设施的布局也会更加合理。”

  事实上,百环家园18号楼档口“围城”的难题早在2020年便显现出来了,之所以在2021年突然“爆发”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该楼东侧,同样有一座2层商务小楼,当时有多家餐饮企业正要进驻,多数餐馆的装修进程过半,企业的各项手续办得差不多了,只差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了。在这个节骨眼上,18号楼的居民坐立不安,来自西边的噪音、油烟侵扰不断,眼看这样的结果又要“复制”到东边,居民受不了了。应广大居民要求,属地街道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慎重发证的建议,但这一正常履职行为却引起了商户的不满。一边是生活在噪音、油烟中的居民,一边是已经投入资金只差“拿证”的商户,属地街道一时间被双方夹在了中间。

  复盘“达标扰民”现象,除了积极地推进共商共治解决已然浮现的问题,源头治理才是杜绝这类问题的根本。执法人员说,执法部门的权责属于末端执法,影响已然浮现却没有法条能约束的情况下,问题会变得相当棘手。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现在商户申请营业执照时,填写的营业范围项目较为广泛,商户到底要开个什么买卖,属地及其他末端执法部门很难知道,甚至直到店铺开始装修,要开始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了,才得知这是一家餐馆。

  如何推进源头治理,找到问题的最优解?首先,离不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环境容量的评估,让餐饮企业在单位区域内合理地布局,在百姓需求和环境影响之间找到平衡点。

  商户洞察商机的眼光独到,同时餐饮等业态又有“抱团”的特性,容易形成行业集聚效应,可是一片区域究竟能承载多少家餐饮企业,由谁来评估?据了解,从2017年起,为了优化营商环境,餐饮公司申请营业所需的手续“门槛”降低了,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扶持,但是业态单一、高度集中的问题逐渐出现。所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评估环境容量的“先手棋”就显得很重要。

  其次,商业配套设施的经营审批应更加科学。记者多方求证了解到,按照有关要求,居民楼的底商是不能开餐馆的。但在实地走访中,本市像百环家园18号楼这样的一种情况的老楼不少。“骑楼”、连廊式的建筑结构,都可能会导致附属商业配套与居民楼本体相连,这些商务小楼均不算底商,餐饮公司能够入驻,但排烟、噪音、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又会对居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这些与居民楼“连体”的商务小楼在经营手续审批上是否应该有适度约束,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调研。

  最后,建设配套设施要有前瞻性。同一栋建筑,各家餐馆各走各的管道,没有统一规划,既影响城市美观,也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同时也是“达标扰民”问题产生的因素之一,这样的现象究竟是怎么来的?记者与多家物业管理单位交流得知,其中大部分商务小楼都是依赖小区的配套设施。以前有的用作超市,有的是书店,但随着业态更迭,如今逐渐发展为了餐饮。但是这些建筑在兴建之初,是不具备餐饮经营基础的,所以才造成了满墙爬烟道的现状。因此,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时,应当最大限度地考虑今后的发展变化问题,预留改造空间,避免商户后期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自行改造,带来很多问题。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上一篇: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安装施工总结

下一篇:【48812】亿利达:继续优化ESG管理系统空调风机事务商场时机增多分红比率高达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