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件

打造“接地气”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样态

来源:m6米乐在线登录app    发布时间:2024-05-05 01:58:26
商品详情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2020年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但近年来,在实践中仍存在表演式、观光式、豪华式等“不接地气”的劳动教育,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降低了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

  正逢“五一”国际劳动节,本期我们围绕这一问题,从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去形式化,将劳动教育做深做实。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劳动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这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重要使命。无论城市的工业制造,还是乡村的农耕文化,都能成为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学校应当深入挖掘所在区域的劳动资源、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等,并紧密结合劳动新课标的任务群安排,精心开发富有特色的劳动项目,从而打造出“接地气”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样态。

  劳动新课标强调,要“充分的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地域化样态的劳动教育,旨在通过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资源,选择体现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让学生在劳动中了解和传承本地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还能使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和独特魅力。以南通非遗传承文化首席项目“蓝印花布”为例,我校紫琅湖校区借力蓝印花布传人吴元新一家三代,将非遗文化——“草木染”引进学校劳动教育,构建以“草木染”为载体的“传承·创新”品格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建成“草木染”六大学习场——“一园一坊一廊一展馆一视界一综合学习场”,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非遗保护传承打开广阔空间。我们建立智库平台,分设“草木染文化学习平台”“草木染技艺研究平台”以及“草木染作品展示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非遗传承全过程,重塑了保存模式,重构了传播场景,创新了非遗传承的形态,拓展了传播渠道。通过“草木染”项目,传承非遗文化,创新非遗劳动,沐浴劳动精神,培植劳动情怀。

  劳动新课标指出,要“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生活化样态的劳动教育,强调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这种样态的劳动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实现“劳动—生活”的习惯迁移。我校观山校区打造“家居生活中心”,设计“起居整理”“书房空间”“生活烹饪”“居室保洁”等项目,将“会生活”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源自日常,回归日常。学生在“家居生活中心”进行真实情境的学习,看着学,试着做,收获技能、态度和习惯。以生活烹饪项目为例,我们将“人人一道拿手菜”作为学生毕业达标基准,学生遵循自身选择,烧制加工菜肴,亲历体验“备、切、炒、调、收”等劳动过程,明晰菜品工序,保持整洁习惯,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将拿手菜臻至佳境。生活化样态的劳动教育,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可获得家校社的高度协同,有利于培养劳动意识和安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领悟劳动创造美好的意义价值,形成勤劳、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劳动新课标提出:“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时代化样态的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趋势,要求我们将劳动教育与科技发展和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技的魅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南通被誉为“近代第一城”,踏寻贤者足迹,我校观山校区以学生真实生活为“经”,以小学科学素养为“纬”,融合各学科元素,形成我校“1H—10H—100H”童创项目体系。以“我的家乡”为大主题,以“我的家”“我的校园”“我的家园”为序列主题,构建“画”“搭”“查”“研”“创”“展”六级成果,创设属于儿童未来的“现代第一城”。我校通州湾校区位于海边盐碱地,以“耐盐水稻课程”“风力发电机项目”为抓手,感受农业科学技术的难题破解,体验新能源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持续培育劳动素养、科学精神和综合素养。时代化样态的劳动教育,聚焦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完成助推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强化探究实践、培养态度责任的目标,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认知,实现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接地气”的劳动教育,不是停留口头的“坐而论道”,而是师生共同的“身体力行”,深入参与日常生活劳动,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培养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指向美好生活的创造;“接地气”的劳动教育,不是缺乏根基的“无根之木”,而是源于本土的“自家珍宝”,指向劳动创造生活的行动接续,劳动创造美好的精神传扬;“接地气”的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习“劳动技术”,更是实践导向的“以劳育才”,指向时代新人的五育塑造。


上一篇:【48812】2013年度山东省科技奖主张颁奖人选和项目公示

下一篇:【48812】探馆!中国品牌日新疆展馆展示“智造”发展成果